有关项目管理这个课题,现在国内许多培训教材、出版物以及国家标准gbt5032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都给出了标准答案,无论业主方还是工程监理、总承包、施工承单位,项目控管内容都是“四控两管一协调” (“四控”——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安全控制;“两管”——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一协调”——现场的各种协调),只是所处的角度不同,在管理的深度和侧重面上有所差别。
一、项目管理的现实条件
脱离具体项目讲“四控两管”,系统完整,逻辑慎密,却空泛抽象,回到现实中往往会发现理论与实际无法对应。我们的问题是如何有效落实“四控两管一协调”,真正达到控管的目的。我们关心的是现实条件下怎样实现有效的控管,现实存在是前提,离开这个前提讨论控管方案是不切实际的。现实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这里仅就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略加讨论:
1.工程建设行业的大环境
我国加入wto以来,虽然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行业较早地(比较其他行业)向国际靠拢和接轨,但目前仍然处在发展完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
(1) 相关法规日臻完善的同时法制环境还不完善。虽然行业内已经出台了《建筑法》、《合同法》、《工程招投标法》、《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由于习惯势力影响,执行效果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法制环境的重点不在于法条的多少,而在于人们守法的习惯。
(2) 工程承包市场发育仍不完善。在工程承包体制和市场化方面,体制的完善和市场化程度并不充分。按照现行的资质结构和市场准入制度,尚未真正形成从总承包到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序列化体系。二级市场以后基本上断档(二级市场以后指专业分包、劳务分包,都处在零散化、无序化阶段,谈不上市场),改制后的直属施工企业同时扮演总承包、施工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承包以及设备租赁商的多重角色(当前国际通行总分包体制。只有大型企业才在总承包层次上竞争,并可跨地区和在国际上流动,中小型企业分别定位于专业化型和区域固定分布,既层次分明,又避免了无序流动和过度竞争。建设市场的竞争,至少应当是三个层次的竞争,第一个层次是以整个工程项目为对象的工程总承包竞争,第二个层次是以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的分包工程竞争,第三个层次是以施工生产任务为对象的劳务分包竞争)。
(3) 社会信用环境。在现实社会信用环境里,建设单位有压低标价的爱好,投标人有先中标后“运作”的心理,人们对企业的资信证明、器材的质量证书等,往往视为某种规定条件的满足,而并不相信它的内容,工程干系人对于合同的遵守和信赖程度相比工业化国家是打折扣的。
(4) 社会治安环境。确切地说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公共财产的安全保卫问题,在面积巨大的建设工地和施工辅助区域实施防盗窃,已成为始终与工程建设相伴随的、现实的措施。
2,施工企业经营状态
施工企业是大型石化项目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正视施工单位面临的问题有助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更有效地管理施工单位,达到我们的项目控制目标。施工单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体制性问题,说明如下:
(1)施工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过度竞争的市场。大多数施工单位面临着赢利能力低下、经营惨淡、没有发展后劲的困难,其深层原因是体制性的、结构性的。项目管理论坛
(2)很多施工企业尽管有各种认证、贯标,粗放型管理的痕迹仍然存在,倾向于激情动员疏于科学组织,倾向急于求成疏于质量控制,在组织方法上仍然沉迷和热衷于“大干苦干”。多用“人海战术、加班加点”,很少通过科学方法合理组织来达到目的。在施工技术上强调传统施工方式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少。手工操作的内容多,机械化施工的少,总体上看施工的工业化水平还很低。